黑龙江:寒地秸秆腐熟还田 节本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工程案例

Common problem

首页 > 工程案例

黑龙江:寒地秸秆腐熟还田 节本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时间: 2025-08-18 13:07:27 |   作者: 工程案例

  央广网哈尔滨10月28日消息(记者庞淼)日前,在黑龙江省建三江科研所建三江施用腐熟剂还田试验监管田上,在“富田·仓垚”秸秆腐熟剂的作用下,旋耕过后的黑土地,泛着油光,在蓝天的映衬下,越发油亮。

  近年来,秋收后有些地方焚烧秸秆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空气污染。这个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建三江,运用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刘凤艳一边忙碌一边介绍,春季泡田时,“富田·仓垚”秸秆腐熟菌群能够迅速破坏还田秸秆表面蜡质层和革质层,还田秸秆会原位逐渐下沉,没有漂浮现象,不影响打浆耙地、机械插秧等农事操作,水稻植株能够正常生长繁殖。秋季做水田菌秆一体原位全量腐熟还田,到来年8月末,水稻生长旺盛时期时,还田秸秆彻底分解腐烂,土壤中寻找不到完整的还田秸秆,还田秸秆逐渐转化为水稻生长繁殖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肥料。在“富田·仓垚”秸秆腐熟菌群的正常生命活动作用下,化解有害化学气体,改善土壤环境,让还田秸秆能够按照水稻植株正常生长需肥规律,逐渐分解腐熟,不断地为水稻生长繁殖提供优质有机肥料。

  “使用仓垚腐熟剂,和邻地比起来,还田的秸秆腐烂的好一些,稻子长得有劲儿。”在建三江七星农场五连,种了20多年水稻的高敦亮,满脸喜悦地说。

  黑龙江省富田秸秆还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陈立平说:“‘富田·仓垚’秸秆腐熟剂,更加有助于调动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避免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陈立平介绍,今年春季,在建三江进行水田菌秆一体原位全量腐熟还田试验,共设立了27块试验监管田,总面积5360亩,试验时间为2022年4月至10月,这几个月验证了仓垚秸秆腐熟菌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寒地水稻还田秸秆当年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当年就能完全分解腐烂,不影响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繁殖和逐年连续做秸秆原位全量腐熟还田,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据了解,今秋,腐熟剂还田试验田总面积将由5360亩铺展到5万亩,更好地助力黑土地保护和农民增产增收。

  记者从建三江管委会农业水务局了解到,今年建三江管委会水稻种植培养面积818万亩、玉米培养种植面积37万亩、大豆种植培养面积87万亩,秸秆还田面积95%以上。

  建三江管委会下辖12个农场,农作物种植培养面积940多万亩。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随着黑土地法的颁布,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保护粮食安全,首先要保耕地安全。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是过去人们眼中肥沃的黑土地。但由于土地肥力长期透支,黑土地出现变瘦、变薄、变硬的现象。对此,建三江管委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不良的耕作方式,使黑土地耕层土壤腐殖质含量提高、土壤孔隙增加,通透性变强,保水肥性能增强,抗御旱涝灾害能力提高。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日前,黑龙江省建三江科研所建三江施用腐熟剂还田试验监管田,在“富田·仓垚”秸秆腐熟剂的作用下,旋耕过后的黑土地,泛着油光,在蓝天的映衬下,越发油亮,让水稻稳产高产有十足底气,用实际行动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让天更蓝、土更肥、生态环境更美好。



上一篇:在期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 现在全国小麦机收已过半
下一篇:2025韩国世界建材展